两会期间,区委书记国承彦接受《济南时报》记者专访,畅谈2017年槐荫区领导班子工作情况,和2018年槐荫蓄势待发的新蓝图。
谈发展思路
全面建设“四个槐荫”,持续培育“五大主导产业”
时报记者:去年和今年,槐荫区的整体发展思路和理念是什么?
国承彦:2017年,我们以“453”工作体系为统领,全面推进创新活力槐荫、开放现代槐荫、生态宜居槐荫、和谐文明槐荫“四个槐荫”建设,抢抓机遇,锐意进取,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全方位跨越发展。大力发展生命健康、文化旅游、商务会展、消费物流、智能制造五大主导产业,强化产业支撑,启动了全区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。
新的一年,槐荫区将紧紧围绕全市“打造四个中心,建设现代泉城”中心任务和“1+454”体系,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,牢固树立“走在前列”的信心决心,持续培育“五大主导产业”,全面建设“四个槐荫”,强力推进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建设,以“541”为工作主线,力促我区新旧动能转换,经济转型升级,人民生活改善,打造省会发展重要增长极。
谈项目建设
提升68个在建项目建设进度,推动19个新建项目开工
时报记者: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项目落户槐荫以来,一直备受关注,目前有什么进展?
国承彦:槐荫区围绕打造“立足山东、辐射全国、面向国际”的高端“医疗谷”,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建设全面破题起势。
一是高起点规划。与医学中心管委会、市城投集团密切协作,战略规划与产业规划、概念规划、总体规划基本编制完成,综合交通、市政设施、低碳生态、地下空间等专项规划编制已陆续启动。二是高效率拆迁。项目需整体搬迁改造23个村(居),安置约1万户、3.8万人,释放3万余亩土地。其中,吴家堡片区一期6个村庄已征收拆迁完毕,安置房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。2017年12月继续启动了6个村1361户的拆迁整合,仅用10天全面完成签约任务。三是高标准招商。作为“先导项目”的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医疗科研基地已开工建设,作为“引爆项目”的齐鲁医科大学将于4月开工建设,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、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库山东中心、医技中心等30余个项目加速向“医疗谷”聚集。在新泉城大厦成立精准医学孵化器,实现对优质医疗资源的先期聚集。
时报记者:2018年在加快项目建设方面有哪些行动?
国承彦:2017年,槐荫开工建设75个重点项目,完成投资305亿元。13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,完成投资95.7亿元。停滞5年的恒大国际金融中心,迪卡侬、省科技馆新馆、齐鲁大道北延等重大项目破土动工,轨道交通R1、R2线等项目顺利推进。
2018年,将充分发挥“侨梦苑”、西部新城、工业园区等优势载体,强化土地、资金、技术等要素保障,全面推进总投资2780亿元的133个尤其是市级48个重点项目建设,力促投资200余亿元、主体高度518米的恒大国际金融中心项目加快推进,全面提升齐鲁之门等68个在建项目建设进度,积极推动国网山东送变电生产基地等19个新建项目开工,确保新建项目早开工、在建项目快建设、竣工项目早达效。
谈经济发展
中德住房储蓄银行等落户,国家级“侨梦苑”成功揭牌
时报记者:槐荫区坚持舍得式、集群式招商,5场专题招商会签约项目47个,协议投资规模达千亿元。2017年,槐荫区的经济发展呈现了哪些新变化?
国承彦:2017年,槐荫经济发展量质齐升,过度依赖建筑房地产业的单一发展格局正在改观,建筑房地产业税收占比由2015年的65%下降至47%,经济结构日趋优化、新动能优势逐渐显露。实现生产总值466亿元,增长8%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5.6亿元,增长11.3%,税收比重达91.3%;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5亿元,增长13.3%;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30亿元,增长8.5%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%,增速创3年来最高水平;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达72.7%。我区举办“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”等5场专题招商会,中开院创业街、中德住房储蓄银行济南分行等一批总部型、创新型项目落户我区,国家级“侨梦苑”成功揭牌,槐荫工业园区被命名为“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基地”;同时在服务企业中创造了项目建设的“宜家速度”、招商落地的“东顺速度”。新增海外科技企业研发机构、国家众创空间各1家,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4家,科创能力和转化效益进一步提升。发展环境不断优化,公布“零跑腿”和“最多跑一次”事项数量列全市第一。目前,130项区级行政许可事项中126项实现“零跑腿”或“最多跑一次”,占事项总数的97%。
谈新旧动能转换
宜家、麦德龙、百联奥特莱斯等新兴消费业态引爆泉城
时报记者: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,槐荫区有什么举措?
国承彦:当前,随着五大主导产业的确立,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的建设,我区正进入动能转换、变道换向的重要拐点。
把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阵地和重大引擎,生命健康产业破题起势。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。依托省会文化艺术中心、荣宝斋、传媒大厦等高端载体,文化产业繁荣发展;方特东方神画、海那城分别成功获批国家4A级和3A级景区,改变了槐荫区没有A级景区的历史,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。商务会展产业蓄势待发。西部新城已建成54栋商务楼宇,43栋在建商务楼宇加速推进,西部会展中心顺利建设。消费物流产业厚积薄发。宜家、麦德龙、百联奥特莱斯等新兴消费业态,引爆市民热情,客流量已超过千万,其中省外客流超过10%,销售额突破8亿元,高端消费公园模式初步形成;和谐、华联、润华、华润等商贸物流业态销售收入达382亿元。智能制造产业高端高质。新材料、数控机床、工业数码、3D打印、轨道交通牵引系统等产业链条不断丰富完善,力促产业向“微笑曲线”两端延伸。
谈民生改善
进一步增加民生支出比重,今年办好20件民生实事
时报记者:2018年,在改善民生方面,有哪些具体打算?
国承彦:去年槐荫在就业、教育、社保、医疗等领域的25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;86个参与式预算和农村公益事业“一事一议”财政奖补项目有序推进;民生领域投入31.7亿元,占财政支出的79.2%。把经十一路项目作为“一号民生工程”,举全区之力,日夜兼程加快推进,17栋安置楼已全部进场施工,为提前一年实现群众“安居梦”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2018年将继续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群众,从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出发,进一步增加民生支出比重,办好新的20件民生实事,以实际行动践行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发展理念。